跳至內容

評論| 中國九三閱兵:一場從陸權國家到海上強權的擴張預演

九三閱兵展示多款新型武器,透露中國從陸權轉向海上強權的戰略走向。

中國九三閱兵:一場從陸權國家到海上強權的擴張預演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九三閱兵期間,「東風-5C」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亮相。攝:Sheng Jiapeng/VCG via Getty Images

中國在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紀念日上,舉行了大閱兵,本次閱兵為中共建政以來第19次閱兵,也是習近平2012年上任以來第三次在天安門廣場閱兵,閱兵中展示多款尖端武器,引起全世界的矚目。而新型軍事裝備的發展,往往反應的是背後的戰略觀,此次的大閱兵,透露出中國對未來的戰略思考,遠遠超越台海問題。

美國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上將(Admiral Dennis Blair),之前來台灣參加兵推活動時,就曾經表示中國的軍事發展,並非完全針對台灣,否則會呈現完全不一樣的發展。此次展出的武器,不只突顯中國想從陸權國家走向海上強權的轉變,還描繪出發展的路線圖。近程的目標是確保周邊各個海域的安全,中程的目標是要突破第一島鏈,與美國在太平洋上分庭抗禮,最後一步則是成為世界強權,完成習近平口中的中華復興。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有很大的不安全感,畢竟第一島鏈上的所有國家,都是美國的軍事盟友。美國每年都與日、韓兩國,在日本海、黃海、東海等海域,進行大規模的聯合演習,距離中國的京津政治中樞,只有咫尺之遙。中國經濟最發達的東南沿海一帶,又受制於台灣,至今仍無法徹底控制台灣海峽。

而南海的周邊國家中,菲律賓與泰國也是美國盟邦,每年固定舉行聯合演習,越南與中國曾爆發戰爭,雖然近年來雙方的經貿關係活絡,但兩國的南海主權爭議仍未解決。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則是五國聯防組織(FPDA)的成員,今年還要與英國的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HMS Prince of Wales)一起進行聯合演習。這些南海周邊國家平日雖然與中國關係不錯,但仍是潛在的威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