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的冬日,冷冽得像一把刀,割破層層防線直刺入骨髓。2024年11月末,波黑剛下了入冬後的第一場大雪,天地只剩下白與灰兩種顏色。在邊境城市比哈奇(Bihać),夜晚的氣溫接近零點,連在市中心也見不着幾個人影,一派蕭瑟蒼涼。
但在比哈奇一家簡樸的旅館房間裏,一群中國走線人正聊得熱火朝天。房裏的暖氣開到30度,角落放着幾雙泥濘的鞋子,小桌上堆滿了空啤酒瓶。房間裏只有兩張床和幾把椅子,卻躺着坐着十幾個男人。他們七嘴八舌,討論着明天誰去見蛇頭、偷渡的費用怎麼支付才安全妥當、如果走線途中失聯了怎麼辦。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大多是單身男性,也有人帶着妻兒一起走線。
當我在比哈奇遇見這些中國走線客時,特朗普剛剛贏得美國大選,他們已經能夠預見到,走線美國之路將會變得更加艱難,不約而同轉戰歐洲。旅館房間裏,每個人瞄準的目的地都是德國。他們聽說,德國對難民提供的福利好,包吃包住,還有每月的津貼。
跟美國相比,歐洲走線路程更短、所需的時間和預算更少。中國走線客通常先飛到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再坐大巴前往波黑首都薩拉熱窩,隨即轉車到緊鄰克羅地亞邊境的比哈奇。塞爾維亞和波黑皆對中國公民免簽,而比鄰的克羅地亞,則是歐盟和申根區成員國。只要到了克羅地亞腹地,走線人可以相對輕易地抵達歐盟各國。這條線路是巴爾幹路線(Balkan Route)的一條分支,多年來一直是非常規進入歐盟的熱門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