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神廟、領土、領導人風波:泰柬邊境停火,但爭議核心為何?

兩國之間為何起爭議,有什麼挑戰?現在的停火協議,會帶來怎樣的和平?

神廟、領土、領導人風波:泰柬邊境停火,但爭議核心為何?
2025年7月29日,柬埔寨斯雷斯南(Srei Snam),柬埔寨與泰國的致命邊境衝突持續十年,雙方在連續五天的激烈交火後達成停火協議,於週一(28日)午夜正式生效,柬埔寨民眾攜帶財物前往臨時避難所。攝:Tyrone Siu/Reuters/達志影像

7月24日清晨時分,泰國和柬埔寨的軍隊在邊境地區爆發武裝衝突,衝突範圍由一開始素林府(泰)/栢威夏省(柬)邊界的塔莫安通(Prasat Ta Muen Thom)附近,很快便漫延至四色菊府(泰)、烏汶府(泰)、武里南府(泰)和奧多棉芷省(柬)的邊界。

兩日後,衝突更一度擴展到沙繳府(泰)和達叻府(泰)/菩薩省(柬)邊界,當日甚至有炮彈射進寮國境內。雙方在衝突期間互相斥責針對平民,柬國使用了火箭砲等重型武器逾界攻擊,而泰國也承認使用國際法禁止的集束彈對付軍事目標(註:泰國沒有簽署《集束彈藥公約》),形勢變得變愈來愈嚴峻。到七月二十九日為止,邊界衝突已造成34人死亡,超過27萬人被逼遷離居所。短短一星期內衝突的傷亡數字,已經逼近2008至2011年泰柬邊境衝突死亡人數的總和(40人)。

柬埔寨在衝突初期所佔領的土地和寺廟,大部份都被泰軍重新奪回。即使衝突形勢看似回到戰前階段,但雙方都無意示弱率先返回談判桌:柬埔寨希望通過多邊制度向泰國施壓,在衝突當日已經直接尋求聯合國安理會介入,要求泰方無條件停火;泰國則明確指出柬埔寨需要展示「真正結束衝突的誠意」,把軍隊完全撤離泰國邊境,才符合恢復雙邊對話的條件。

事實上,泰柬兩國之間的衝突從5月開始,斷斷續續已有近兩個月。這場衝突與2008年的看似有相似之處,但時代語境已然不同。兩國互信頻臨破產,只能依仗第三國家介入調停,才有望成功中止衝突。到底,兩國之間為何起爭議,有什麼挑戰?現在的停火協議,會帶來怎樣的和平?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