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我敵人的敵人不是我的朋友」:戰爭中,雙重壓迫下的伊朗人

在這場戰爭中,伊朗人展現出高度複雜、多元、甚至矛盾的態度。

「我敵人的敵人不是我的朋友」:戰爭中,雙重壓迫下的伊朗人
2025年6月24日,伊朗德黑蘭的廣場,一名伊朗婦女看著人們揮舞國旗慶祝伊朗和以色列停火。攝:Atta Kenare/Afp via Getty Images

就像狼來了——美國總統特朗普6月23日在社交媒體「真實社交」上發布動態稱,以色列與伊朗已就「全面徹底停火」達成一致——但他們並沒有真正停火。不到一小時,德黑蘭就再度遭到以色列的轟炸,以伊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

以色列國防部長甚至下令對德黑蘭進行「猛烈打擊」。最終,是在24日特朗普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進行「堅定而直接」的通話後,「和平」才在不知何時又會破滅的懷疑中生澀到來。

伊朗人權活動組織(HRANA)報告,經過這一整週的衝突,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造成千餘人死亡,近4500人受傷。而在以色列,據報29人因伊朗的導彈死亡,超過3000人受傷。

「(他們)一個將以屠殺兒童而臭名昭著的政權美化為『救世主』,另一個則借『保衛國土』之名掩蓋伊斯蘭共和國的壓迫面目。」伊朗作家協會如此抨擊以色列與伊朗。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