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2025年已經過半,全球電影市場依然不見起色。大陸市場在送走了風光一時無兩的《哪吒2》後,迎來一片死寂;北美市場則目睹了一個又一個傳統優勢項目的倒下,無論迪士尼的《白雪公主》、漫威的《美國隊長4》,還是奉俊昊新作《Mickey 17》,通通沒能兌現期待。
哀嚎遍野之下,反倒是一部不被看好的黑人題材電影,一鳴驚人。那便是由黑人導演Ryan Coogler執導的R級片《罪人們》。
這部耗資9000萬美元的原創作品,在這個「IP策略」仍然佔據主流的年代,顯得過於激進。但結果證明,華納兄弟的豪賭是對的。《罪人們》於四月中旬登陸北美院線,首週末即獲4800萬美元進賬,截至目前,該片全球票房已達3.46億美元,暫列2025年全球票房榜第8位。口碑也有不俗表現,IMDB 7.7、爛番茄指數95%、豆瓣 7.8分……在剛剛結束的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該片也參與了展映,並成為一票難求的爆款。
《罪人們》憑什麼能逆勢上揚?本文不僅要回答這個問題,更想要透過這部作品,聊聊背後的創作趨勢、文化現象。尤其是將它放在類型譜系乃至覺醒文化的籠罩性影響下,我們或許更能看清《罪人們》的特別之處,以及,在這個互不關心的分裂時代,「講好黑人故事」如何成為可能。
調用類型經驗,不落類型窠臼
《罪人們》首先是一部復合類型片。這似乎無需贅言。試問當下哪個商業製作,不是混搭多種類型?但細看之下,還是有顯著差別。
要為復合類型片錨定一個源頭,並不容易,但要問它從何時起大行其道,遠的不說,近可追溯至「漫威宇宙」的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