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歇根大學婦女學和歷史學榮休教授王政,是對中國女權運動史感興趣的讀者必讀的學者之一,她也是在西方學界積極拓展中國女性研究、也關注當代的中國女性主義討論的一位學者。1999年,她的著作《五四女性》以英文版出版,講述新文化運動及五四運動中,五位在各領域打開女性話語、產生知識及運動的女性,是對當時中國官方將共產黨與女性解放相結合的經典話語的重要突破,也是填補歷史空白的重要作品。
但這本書在中文世界一直沒有正式出版,她與其他譯者曾自行將書翻譯成PDF,在尤其簡體中文世界有較為廣泛的傳播。今年,香港中文大學終於正式出版本書的繁體增訂版,在王政的自序中,她回顧了這項研究的發展脈絡及她本人對中國女權主義運動的研究興趣,對於學術、運動及理解她本人,都是一篇重要的參考。因此,在徵得出版社及王政老師授權後,我們願與讀者分享這篇自序。
本書英文原著的初稿源自我1995年完成的史學博士論文。1999 年由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後,受到英語學術界關注,因為這是首部從社會性別視角審視五四時期的歷史著作,並主要以我對五四女性的訪談作為第一手資料,書寫了20 世紀上半葉中國女權主義的發展軌跡。我完成本項研究迄今已有三十年,此次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推出中文版,令我感慨良多,當年作為學子為本項研究所做的努力依然歷歷在目。我想中文讀者可能會對本書的寫作背景感興趣,在此就以「個人學術簡史」的形式談談我如何進入這個領域、這項研究對我個人的意義,以及今天我對自己三十年前著述的反思。
對女權主義史學由無知到著迷
1985 年,我被加州大學戴維斯校區歷史系錄取,成為美國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出國前,我剛在美國福布萊特文化交流項目舉辦的高校師資培訓班學了一年美國史,結業論文題目我選了「美國的職業婦女」。可能當時我作為高校青年女教師,在事業和個人生活方面都覺得有些困惑和迷茫,所以想了解一下美國職業婦女是啥情況。總之,班裏只有我選了個與婦女有關的題目,那位美國男教授也從來沒在課上講過美國婦女。同班的一位老師得知我論文寫美國婦女,並且即將去加州大學學習美國史,就找我說,美國史學會的秘書長劉緒貽教授想約我為他主編的美國史叢書寫一部美國婦女運動史。在那之前,我連一篇文章都沒發表過,一下子有人約書稿,不免受寵若驚,連忙答應下來。去歷史系報到時,我就直接找了位美國婦女史教授做我的導師,專業研究領域自然也定了婦女史。當時的選擇完全是出於寫作任務的考慮,壓根兒沒想過我要做婦女史學者。在那個階段,我對文化比較研究興趣最濃,選了不少這方面的課,後來還獲得跨學科的「社會理論和比較歷史」課程的結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