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運戲院熄燈後留下的香港電影院:為何無可被取代?

但所謂的無可被取代,說的是實際一點的硬件配套?還是虛一點的,去戲院看戲的那份儀式感?

海運戲院熄燈後留下的香港電影院:為何無可被取代?
2025年6月1日,尖沙咀海運戲院,最後一場告別盲盒場正在放映《唐山大兄》。攝:鄧家烜/端傳媒

千禧年間,電影史學家 David Bordwell 曾著《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一書,引證香港發展與電影文化密不可分的關係,在那夜生活璀璨一時的年代,行街、食飯、看戲,幾近是香港人的指定動作,也因此,香港一城之內,每一區都有大大小小的戲院,燈火通明至午夜場方休。

二十餘載又過,今日有言香港電影王國或會面臨崩殂,可列舉的表徵之一是過去數年,各區戲院結業消息此起彼落。統計顯示截至2025年6月,香港常規戲院共計52間,而2020年疫情至今,全港已累積逾20家電影院結業。其中包括2024年有9家結業,也包括單是2025年首五個月,已有多達五家戲院陸續結業:擁有52年歷史、以特大院廳著稱的北角新光戲院(3月3日);旺角新寶戲院(4月1日);黃埔嘉禾(4月10日);太古康怡戲院(5月28日);及最近一起,是擁有56年歷史的尖東海運戲院於6月1日熄灯。

位於尖沙嘴的海運戲院,其「榮休」就在上星期日(6月1日)。逾半世紀歷史中,它是見證了香港本地影業興衰的集中地,也是嘉禾院線最有代表性的戲院。在那最後一夜,不少老影迷前來送別,戲院則特別上映了這裡昔日最賣座的三部電影:《半斤八兩》(1976)、《猛龍過江》(1972)及《唐山大兄》(1971)。散場以後,海運戲院在午夜拆下了懸掛在廣東道上逾半世紀的招牌,意味著此後夜䦨人更靜,網絡悼念圖文不斷,充滿「光影歲月劇終」、「傳奇落幕」等語句。

「所以放映室其實是一個很神聖的地方。」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