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六四36年,專訪歷史學者何曉清:被逼離港後,我們還是在一起的

從研究流亡到進入流亡生活,她為與故鄉和香港分離而痛苦,但歷史讓她肯定自己並不孤單。

六四36年,專訪歷史學者何曉清:被逼離港後,我們還是在一起的
畢生研究六四事件和中國近代史的加拿大籍華裔歷史學者何曉清。攝:Peter Wong/端傳媒

過去20多年研究六四事件和中國近代史的加拿大籍華裔歷史學者何曉清(Rowena He),今年原本不計劃再接受訪問:「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新東西可以分享給大家……被流亡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 inspire 大家。」

自2010年起,何曉清在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北美高校開設「天安門記憶與歷史」課程。2019年,她從美國到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任教,2023年獲中大支持參加美國國家人文中心的學者計劃(NHC)後,卻不獲香港入境處批准其延期逗留簽證,並在幾天後被校方「即時解僱」。在過往的訪問中,她說:「可以話一夜之間失去咗自己最珍視嘅家園、同學、校園。呢個失去,係繼八九年之後,再一次從你手上,將你最珍視嗰啲嘢拎走。」

「我自己的處境都很差,有一段時間是這樣。」

何曉清一直在想自己還有什麼可以講。從前上課,她手上拿一本寫滿字的「黃簿仔」,到課上各種史料和故事張口就來。但2021年平安夜,長駐香港中文大學校園入口的民主女神雕像被漏夜搬走,震驚香港。一周後,她赴一個早就計劃好的講座,帶著190多頁 powerpoint 過去,卻在台上啞口無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