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失去目標與路線:陷入集體迷茫的英國政黨

在政策上顧此失彼,在面對大衆時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在面對不同群體時總是錯估對方的需要,英國的執政集團還有救嗎?

失去目標與路線:陷入集體迷茫的英國政黨
2024年9月24日,在英國利物浦舉行的工黨大會中,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向黨員發表講話。攝:Jon Super/AP/達志影像

在五月初的英格蘭地方選舉後,執政的工黨內部顯得很不寧靜。

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堅稱政策方向無誤,認為選民的不滿並非來自錯誤政策,而是來自尚未看到成效,所以解決方式是要在政策執行上「走得更遠、更快」。但與此同時,多家媒體報導都指出,就算在政府內部,其實也已開始思考要怎麼默默在最具爭議的老人福利刪減議題上撤退,調整政策細節,以不失顏面的方式挽回民眾支持。

在執政團隊以外,黨內也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願意公開挑戰政府的政策方向,尤其福利刪減與移民限縮等議題都成為主要衝突關鍵,而能源改革等問題也陸續被提及。尤其,面對即將到來的身心障礙福利刪減表決,據報導已經有約一百名工黨黨籍議員聯合簽署秘密信件,向總黨鞭表示不同意黨的立場。誠然,向黨鞭私下表示不滿是英國政黨政治的基本運作常規,這點本身並不令人意外。但是,能有人在檯面下負責運作聯合簽署信件,而且能有百名議員響應、來到黨籍議員總額的四分之一,意味著黨內的不滿聲浪相當高漲,跨派系的議員都認為必須發聲。

身為執政黨的工黨至少還能夠辯論政策方向,但在議事廳的另一側,前回選舉席次來到歷史新低的保守黨則顯得毫無方向可言。選後,多位政治記者從保守黨內人士得到的匿名評估都是一樣的:這是保守黨生死存亡的危機,這個百年大黨這次真的可能面臨滅絕,而選後新任的領導人栢丹娜(Kemi Badenoch)也並未帶來任何希望。然而,經歷2022年「一年內有三位首相」的亂局之後,大家也普遍認為此時討論更換領導人實在太過荒謬,整個政黨缺乏前進的方向。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