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離開歐洲市場,俄羅斯的戰時經濟能順利轉型嗎?

俄羅斯能否真正擺脫對戰爭經濟的依賴,才是決定其未來走向的關鍵,也是西方社會猜測普京戰略意圖必須考慮的維度。

離開歐洲市場,俄羅斯的戰時經濟能順利轉型嗎?
2025年5月15日,俄羅斯聖彼得堡,二戰勝利80週年紀念日,年輕志願者和學員展開一面巨型蘇聯勝利旗複製品慶祝。攝:Dmitri Lovetsky/AP/達志影像

從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在梵蒂岡教宗葬禮上的短暫會晤以來,美國對俄烏戰爭的立場來回擺動。特朗普繼續與普京通話,可是他對普京的偏袒不再露骨,而在慕尼黑安全峰會上大肆攻訐歐洲民主的副總統萬斯卻大談美歐一體,令人錯愕。在烏克蘭經歷了特朗普前一百天的極限施壓後,俄烏局勢似乎又回到了熟悉的軌道上:各國政要來回穿梭,卻都對普京的僵持和拖延束手無策。

在又一輪的談判條件裏,關於主權和勢力範圍的爭議仍然是多方拉鋸激烈的政治議題。不過,近期的一條報道也提供了談判條件中的經濟線索。路透社等多家媒體報道,美國和俄羅斯官員正在就恢復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供應展開談判。八位熟悉談判情況的消息人士透露,在俄歐能源關係持續緊張、歐洲大幅削減俄氣進口的背景下,華盛頓與莫斯科正討論美國如何協助俄羅斯重返歐洲天然氣市場。5月9日,位於瑞士楚格州的「北溪-2」管道運營商被當地法院裁定可繼續尋找新的投資者,否則將進入破產程序。美俄雙方擬議由美國投資方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再貼牌向歐洲轉售。

俄羅斯通過大規模國防開支、工業再武裝、勞動力重新配置和政治高壓,暫時避免了經濟崩潰,甚至在短期內實現了經濟增長,這也帶來了中期的結構性脆弱。對普京而言,即時停戰就是政治自殺,只能用拖延來逐漸給軍工複合體減速。同時戰時經濟的轉軌難度極高,戰後的經濟安排自然也是談判的重要議題。能源出口一直是俄羅斯經濟的支點,而相比必須折價出售的「友好市場」,歐洲市場對非戰時的俄羅斯經濟似乎仍然不可替代。

2025年4月3日,美國華盛頓特區白宮南草坪,總統特朗普與記者交談後,準備登上海軍陸戰隊一號直升機。攝:Evan Vucci/AP/達志影像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