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為國家尊嚴買單的中國外貿人:即使中美「休戰」,我也要全球化

貿易已成為包括政治、社會、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等一系列鬥爭的抵押品。

為國家尊嚴買單的中國外貿人:即使中美「休戰」,我也要全球化
2024年11月25日,中國江蘇省灌雲縣,特朗普取消免除小包裹的關稅政策前,內衣廠老闆雷叢瑞在倉庫裏與存貨合照。攝:Florence Lo/Reuters/達志影像

2025年5月4日,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即將在第二天結束,Ellen Jiang終於「逮」到一個來自泰國的貿易商。儘管對方在中國已有固定合作工廠,Jiang仍頻繁通過WhatsApp和郵件傳遞合作的誠意和自己在服裝外貿行業積累的豐富經驗。

在今年之前,對於來自東南亞以及中東的貿易商人,Jiang向來是「瞧不上的」。但「關稅戰」陰影之下,她已失去在貿易市場的主動權。「我得去拼搶,不管對方(貿易商)來自哪裏,因為這差不多是我們最後的求生機會了。」

Jiang畢業於中國第一所培養貿易專門人才的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一家主營高端運動服裝的公司工作近20年,任業務層面的高管。美國市場佔該公司業務總量的70%,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也曾穿過他們公司生產的運動服。自2025年4月、這位總統宣布對中國進口的外貿服裝加徵145%的關稅以來,Jiang的美國客戶便暫停了下單。

在Ellen Jiang擔憂自己和整個團隊即將失業的同時,研究對外貿易、對中國對外政策有建言獻策機會的多位知名專家,卻在中國官方媒體大談美國在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中國憑藉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將展現出強大韌性。頻繁在官方媒體高談闊論的專家中,有多位是Jiang母校的老師,至於昔日學生們的困境,則被他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