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屆任期至今僅逾百日,二戰結束以來由美國主導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已從「充滿裂縫」加速到了「大廈將傾」的地步。至少,身處該秩序核心基石之一——跨大西洋軍事、經濟和政治同盟——的歐洲各國對此感受最為強烈。無論是主導俄烏和談,頻頻對烏施壓卻對俄讓步,還是言辭之間威脅包括北約盟友在內鄰國的領土完整;無論是多番言辭干涉歐洲國家內政,抑或向全世界發動關稅戰……「特朗普2.0」在短時間內對戰後國際體系的衝擊已遠超出其整個第一任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下稱北約)前秘書長、丹麥前首相拉斯穆森(Anders Rasmussen)在《經濟學人》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評論中總結道:「跨大西洋關係正在崩塌。」
面對歐美關係的劇變,歐洲各國的決策者和政策研究界如何評估這個帝國主義強權興起、現實主義的權力政治(Realpolitik)盛行的新時代?他們如何看待美國的政局和外交轉向?具體而言,在維繫北約同盟、增強自身國防實力和結束俄烏戰爭等關鍵問題上,各國政府以及歐盟又正在做些什麼?為此,端傳媒訪問歐洲安全、防務與外交政策界的多位資深人士,以期從「歐洲視角」獲得更明晰的理解。
大洋彼岸看美國:「美國人正在自我傷害」
歐洲各國如何評估當下美國的內政外交處境?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在受訪人士看來,儘管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四面出擊」,卻遠比表面上看起來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