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贊波專訪:時代中人性越加卑劣,如何記錄,如何受傷

「有時看到星空、月亮、晚霞,幸好這些還沒有被直播宇宙、被這物欲橫流的世界完全污染,這樣的部分永遠在的。」

張贊波專訪:時代中人性越加卑劣,如何記錄,如何受傷
導演張贊波。攝:陳焯煇/端傳媒

為了捕捉日落時分大稻埕最後的光線,這次作為受訪者的張贊波,在鏡頭前站了良久;一直等到機器放下,他才鬆了一口氣,靦腆地說道:「還真不太習慣在鏡頭前面。」事實上,自從開始拍紀錄片,張贊波一直是那個扛著器材到處走、藏身於鏡頭後面的人。

他的鏡頭下,有被衛星殘骸擊碎了日常的中國山村居民(《天降》,2009),也有攔截上訪民眾的基層官員(《有一種靜叫莊嚴》,2011)。對於大時代裡的底層生活狀態,張贊波總是能夠觀察入微。2014年,他以非虛構文學作品《大路:高速中國裡的低速人生》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而後,與之相應的紀錄片《大路朝天》也廣受關注,並在電影獎項中收穫頗豐。

大路之後,闊別十年。2024年,張贊波終於帶來了最新紀實作品《大景:內蒙古「皇家」草原上的奇異風景與欲望遊戲》。這本原將由八旗出版的長篇鉅著,因總編輯富察在上海失蹤而幾經延宕,最終由春山接手出版,歷經時多番周折後,如今終於到了讀者眼前。時隔多年,張贊波也終於隨新書發佈之際再次到訪台灣;與他一起來到我們眼前的,不只是書中喧雜的景區與直播景觀,還有因為多年記錄、衝撞現實後難免受傷的內心。

張贊波(1975-),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湖南人。200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班,2009年完成紀錄長片處女作《天降》。2015年,第四部紀錄長片作品《大路朝天》入圍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第53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2018年起在內蒙古拍攝,2020年因疫情爆發中斷。疫情期間將記錄整理成《大景:內蒙古「皇家」草原上的奇異風景與欲望遊戲》一書,2024年在台灣出版。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