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國接管兩座中資原鋼高爐,掀起「中資投入敏感產業」爭議

「有些人投資英國時,追求的不只是從我們國家獲得利潤,而是要對我們國家施加權力。」

英國接管兩座中資原鋼高爐,掀起「中資投入敏感產業」爭議
2025年4月15日,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大臣Jonathan Reynolds 到訪 British Steel煉鋼廠的一座高爐時,一名工人的頭盔上貼著「拯救我們的鋼鐵」貼紙。攝:Darren Staples - WPA Pool/Getty Images

中國民營企業「敬業集團」握有英國最後兩座可以製造重要建材「原鋼」(virign steel,亦稱原生鋼)的高爐;但在近期,該集團以不堪虧損為由,於3月27日正式宣布將關爐停產;據英國政府指出,該公司甚至開始轉售已經進貨的原物料。

這兩座高爐假如停止運轉,不僅將使得英國成為七大工業國中唯一無法自行生產原鋼的國家,也直接導致所在地約三千名勞工失業。為此,英國政府於4月13日週六緊急提出法案,並於復活節休會期間召回國會議員:這僅僅是英國二戰以來第二次週六緊急辯論,前一次是1982年辯論突發的福克蘭戰爭出兵問題。單日之內,英國國會無異議通過該法,授權政府直接接管位於北英格蘭斯康紹普(Scunthorpe)的這座鋼鐵廠。

英國政府的主要指控是敬業集團並無溝通誠意,已經打定主意要關爐,政府因此必須介入。事實上,政府此前已與敬業集團展開長達一年半的協商,希望保住兩座高爐持續運作。依照英國政府三月時的公開說法,政府一度提議補貼敬業集團5億英鎊,但敬業集團開價10億,政府表示無法同意

政府之所以需要緊急行動,是因為高爐一旦熄火冷卻之後就難以重啟,極度可能永久失去製鋼的能力。換言之,假使敬業集團自行關爐,之後英國政府要再接管或者另尋買家都將為時已晚。為此,除了政府立法外,工會工人亦於4月12日當日升高行動態勢,包圍封鎖廠房,成功阻擋敬業的中國籍主管返回廠內,以免資方代表單方面中斷高爐運作。政府接管的短期目標是要維持廠內兩座高爐持續運作,由政府負責購買所需原物料,同時另尋下一位買主;但負責本案的政府部長坦言,中長期而言,將這座鋼鐵廠國有化「是最可能發生的結果」。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