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飛馳人生」與通勤剛需,禁摩10餘年廣州深陷「電雞」圍城

百萬「電雞」的出行需求與廣州道路規劃遺留問題之間的空間矛盾,引發了不同人群的共同「討伐」。

「飛馳人生」與通勤剛需,禁摩10餘年廣州深陷「電雞」圍城
2023年5月9日,中國廣州,駕駛者在信號燈前等候。圖: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11月22日,正在深圳參加中國羽毛球大師賽的巴黎奧運會羽毛球男單冠軍安賽龍(Viktor Axelsen),在X平台發帖稱:中國的電動自行車讓我想增加自己的保險額度,你真的聽不到(註:電動自行車聲音小)或看不到它們的到來(註:逆行、超速等違規行駛)。

此帖很快被大陸網友及媒體傳播到大陸社交平台。在這個外國人言語稍有不慎就會「辱華」的年代,安賽龍的「吐槽」並沒有遭到廣大網民的口誅筆伐,而是迎來贊同一片。網民紛紛表示安賽龍簡直是自己的「嘴替」,並希望安賽龍的「吐槽」可以引起相關部門重視。

100公里外的廣州面臨着和深圳同樣甚至更為嚴重的「電雞」問題。「廣州苦電雞久矣」在民間流傳甚久,十餘年來,從禁摩禁電到「限電」,廣州不斷出台各項政策「縫縫補補」,電動車保有量一直瘋狂增長,到2024年底已超過560萬輛。根據《2023年廣州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電動自行車日均出行量為685萬人次,同比增長14%,相比2019年增長72%。

百萬「電雞」的出行需求與廣州早期道路規劃遺留問題之間的空間矛盾,引發了不同人群的共同「討伐」。2024年底,廣州正式施行《廣州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包括提高違規罰款、限速15公里等。這份「史上最嚴」新規在官方媒體報道中,標誌着廣州電動自行車管理全面規範化。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