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敲打還是重捶?李嘉誠「非一般賣港」,與中港政商關係嬗變

從前是懷柔統戰的「港澳同胞」,現在是政治規訓的「自己人」。

敲打還是重捶?李嘉誠「非一般賣港」,與中港政商關係嬗變
2017年6月30日,香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次會議上迎接長和集團和長江實業董事李嘉誠。攝:Bobby Yip/Pool via Bloomberg

97歲的香港首富李嘉誠,其商業王國可能正面對創業以來最嚴峻的困局。

當李嘉誠在3月初親自與美國貝萊德(BlackRock)等財團敲定千億港元交易,把捲入地緣政治漩渦的巴拿馬港口營運權打包出售時,輿論和資本市場還是一片掌聲。但9天之後,形勢急轉直下,中共港澳系統喉舌《大公報》掀起對李嘉誠和長和前所未見的輿論攻勢。

從3月13日至今,《大公報》連日發文20篇,當中6篇獲港澳辦和中聯辦轉載,批長和的商業決定「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助紂為虐、貽害中國和世界」。有文章更語帶威脅,呼籲「某知名港企」停止交割,指其違反《基本法》二十三條,「完美配合美國的遏華戰略」,損害國家發展利益。

本來是金蟬脫殼,現在卻成火中取栗——一生精於駕馭政治風險的李嘉誠,其「去風險」的大刁已成為風險本身。3月28日,接近長和高層的消息人士透露,合約並沒被取消,但暫緩原訂於4月2日的簽署協議,原因「大家都明」。同日《大公報》報導,國家市監總局將依法審查長和港口交易。而早前港府的消息則指,長和正與港府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