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的一場記者會上,39歲、菲律賓籍的 Noelyn Patricio Arzaga 說話小聲而緩慢,時而欲言又止。她穿著素色衛衣,身子單薄,原有一把長髮的她,現在剷了青。面對現場的20個記者,她明顯感到不太習慣。
她決定站出來,鑑於她自去年3月治療癌症的經歷。Noelyn 去年確診乳癌二期,醫生建議她進行化療,僱主支持她治療,但擔心化療影響她的工作表現,勸喻她直接進行切割手術。隔了數月,醫生再度建議她進行化療,Noelyn 表示願意。僱主告訴醫生,因為擔心 Noelyn 無法打理家務,僱主因為要照顧兒子可能會失去工作,最終與 Noelyn 終止合約,涉嫌違法。一個深夜,僱主要求她即時離開工作了近兩年的住所。
Noelyn 的個案不是孤例。3月9日,香港亞洲家務工工會聯會(FADWU)及菲律賓移工癌症支援聯盟(FilMCaSS-HK)召開記者會,公開自2020年有195宗外籍家務工在工作期間被診斷出癌症或其他重病的案例紀錄,其中三成外籍家務工因健康問題被非法終止合約,64宗個案則遭受各種形式的剝削,包括未獲支付工資和病假津貼、僱主拒絕承擔醫療費用等等。
患病的異鄉移工遠赴香港當家務工,簽訂兩年合約、住在僱主家中,一旦被解僱需在限時內離境,狀態比起其他打工人特殊。在疾病、合約、家庭負擔、勞工權益等等多重而複雜的考慮之中,她們做出了怎樣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