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誰發明了現代聖誕:華人地區聖誕節,「少」了什麼?多了什麼?

我在香港過了40多次的聖誕節,從沒使用過「洋節」或「耶誕節」的稱呼,聖誕節是西方節日,也是「我們的節日」。

誰發明了現代聖誕:華人地區聖誕節,「少」了什麼?多了什麼?
2024年12月17日,英國劍橋郡一對夫婦的家掛滿了聖誕彩燈,他們每年都會裝飾自己的房子,為慈善事業籌集資金。攝:Joe Giddens/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1843年,世界第一張聖誕卡由英國人Henry Cole發明,卡中央畫了一群衣著光鮮的中產階級圍坐喝酒,兩旁則畫了窮人們亦得到溫飽⋯⋯

英國小說家珍特‧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寫過一本聖誕故事集,書名叫
《聖誕12天:12個故事與12道料理》(Christmas Days: 12 Stories and 12 Feasts for Days)。「十二」這個日數顯然來自莎劇《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從基督教聖誕假期開始到最後一夜的主顯節(Epiphany,一月六日),共十二夜,在伊利沙伯一世時期,主顯節是狂歡作樂的日子,而《第十二夜》的故事儘管沒有什麼跟聖誕節有關的情節,但故事裏的奇情荒誕情且充滿喜鬧元素的故事,正符合了嘉年華的狂歡氣氛。

在溫特森的聖誕故事集中,全都是既脫離現實、又帶魔幻的溫情故事,例如〈雪人媽媽〉(Snow Mama)是關於變成真人的雪人帶著小孩去歷險、〈聖誕節精神〉( Spirit of Christmas)則講述精靈一般的小孩神秘出現在聖誕櫥窗裏,給一對夫婦帶來充感悟的晚上。這些故事融合了鬼魅與魔法,溫特森的溫情筆觸卻又很合時宜地營造了聖誕氣氛,那就是:家人之愛與神秘經驗之間的連繫。

因此,作為一部「很英國」的聖誕故事集,這本書遙遙呼應了四百年前在《第十二夜》中既神秘又喜樂的聖誕傳統。這恰恰也是英國文化中的聖誕節精神:這是一家人在一年之末的冬夜相聚的時刻,大家會圍在幾乎每間傳統英式房屋都會置有的火爐旁邊,一起品嚐根據「外婆食譜」(Grandma Recipes)烹調的聖誕應節美食,小孩則聽著大人們講述關於聖誕節的神秘故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