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專訪《紐約時報》首位駐華記者包德甫:一位冷戰駐華記者的養成記

「在北京工作期間我幾乎時刻受到監視。我當時有一個中國助手,我懷疑他是由外交部新聞司指派的,在向公安部報告我的情況。」

專訪《紐約時報》首位駐華記者包德甫:一位冷戰駐華記者的養成記
包德甫在家中。 圖片來源:何流

【編者按】今年85歲的包德甫(Fox Butterfield),是中國建國後《紐約時報》的第一位駐華記者,同時也建立了《紐約時報》北京分社。本文首發於「百京飯店」,端傳媒獲作者授權轉載,轉載有編輯和刪節。

今年7月,我在俄勒岡州波特蘭見到了包德甫(Fox Butterfield)。我上一次來波特蘭還是在2022年,當時是在天氣晴朗的夏日,胡德山(Mount Hood)令人敬畏的山脈雄踞在地平線上,讓人印象深刻。

包老師住在波特蘭郊區的一座小山上。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他見證了冷戰歷史中一些關鍵時刻。他少年時代曾與祖父一起在白宮拜訪杜魯門總統,本科時師從美國中國研究的開創者費正清教授。越南戰爭時期,他曾在前線報道,並參與揭露了美國政府的秘密文件,「五角大樓文件」(Pentagon Papers),並因此獲得美國新聞屆的最高榮譽普利策獎。

包德甫是《紐約時報》在中國建國後第一位駐華記者。儘管他在哈佛大學求學期間就在研究中國,但直到70年代末,他才有機會前往中國進行報道。他將在中國的見聞寫進了《苦海餘生》(China: Alive in the Bitter Sea)一書,這本書在中國、美國和亞洲暢銷,為外國駐華記者樹立了標杆。職業生涯後期,包德甫將重點轉向美國國內的種族和犯罪問題,著有《都是上帝的孩子》(All God's Children)和《在我父親的房子裏》(In My Father's House)等獲獎作品。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