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時薪20美元,人工智能背後的「零工做題家」

餵養機器像個打遊戲的過程,當機器夠聰明了,後面的做題家就可以自我消滅。

時薪20美元,人工智能背後的「零工做題家」
中國上海,人工智能書寫的內容。攝:Andy Wong/AP/達志影像

近年我們迎來了一波科技大爆發: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機械人似乎從科幻般的遙遠未來被拉到我們面前,眼看就要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巨大影響。都說人類站到食物鏈頂層是因為懂得使用工具,但這些工具會如何倒過來模塑人類社會?「工具人」欄目不定期刊出探討科技﹑社會與人文的深度報道,請點擊閱讀。

今年三月,來自台灣的 Vicky,在求職網站上看到以下廣告:

「Outlier 正在尋找具備繁體中文流利程度的優秀作家,以協助訓練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這是一個遠端的自由工作機會,工時彈性,因此您可以在適合您的時間工作。」

這份兼職提供每小時22.5美元的「平均薪資」,「理想專業背景的示例」包含譯者、文案作者、記者、編輯,以及「人文學科或寫作相關領域」的畢業生。用中文撰寫的招聘廣告生硬且不自然,帶有明顯機器翻譯痕跡。Vicky 覺得,他們真的挺需要中文母語者,來訓練一下這個 AI。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