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古典名著改編為廢墟危樓

導演胡玫稱自己明知吃力不討好也要拋磚引玉,觀眾則說這部電影每看一秒都是煎熬,為何紅樓夢的最新改編失敗了?

《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古典名著改編為廢墟危樓
《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劇照。

【編者按】導演胡玫新翻拍了名著《紅樓夢》,電影名為《紅樓夢之金玉良緣》(與李翰祥舊版電影重名但並無文本關聯),演員全選用素人,全中國海選,備受關注。電影今年8月終於進入院線,但引發了觀眾一系列的惡評,豆瓣評分現為3.4分(滿分為10分)。胡玫接受媒體澎湃專訪,訪問文章稱她與記者一起探討如何在忠實原著與創新表達之間做出艱難抉擇的過程。胡玫說自己從未懼怕改編帶來的爭議,甚至在映後說,這些爭議「正中下懷」。為何觀眾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如此之低?

很多人在看完胡玫導演的《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後,陷入了尷尬沉默和語無倫次的交替反應。這種反應來自情節的混亂,以及受眾與主創在審美上達成共識的斷裂。電影在近兩個小時中,囊括了夢遊太虛幻境、意綿綿靜日玉生香、送宮花、探寶釵黛玉半含酸、劉姥姥進榮國府、元春省親、寶釵撲蝶、黛玉葬花、寶黛讀西廂、調包計等諸多情節,卻拆掉了其中的關聯,不顧時間線與邏輯,將單個情節簡化變形之後隨意拼貼,令整部電影彷彿影像版旅遊打卡地,「紅樓」文旅局宣傳片。而從故事、人物到主題、審美予人的全方位暴擊,則擊穿了人們對於文化傳統的共同想象。

不合理的情節邏輯

電影時常給人一種看書沒看清楚的感覺。在石頭上還有殘雪的時節,賈府在院中大擺宴席,秦可卿張羅上菜點戲,柳嫂子在廚房忙活;桌子上放著螃蟹,王熙鳳和賈母說梅花開得真好,三春要和史湘雲起「海棠詩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