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2024年8月下旬,孟加拉國持續多個星期的抗議、鎮壓、騷亂乃至政治鉅變等高壓態勢漸漸趨於平靜,變革似乎剛剛開啓。由公務員配額制度(quota system)爭議所引起的學生運動在兩個月內不斷催化,最終讓女性強人政客哈西娜(Sheikh Hasina)於8月5日突然辭去總理職務、倉皇逃亡印度。8月18日,孟加拉國臨時政府首席顧問(職權相當於總理),以小額貸款實踐著稱的尤努斯(Muhammad Yunus)發表了他的第一份政策講話,強調維持關鍵產業紡織業的發展,在羅興亞人難民問題上對接國際社會,調查抗議運動中的死亡事件,在不久將來舉行「自由和公正的選舉」,為促進民族和解做真誠努力等計劃。8月中旬,促成哈西娜為期15年的統治終結的學生抗議者們考慮組建自己的政黨,以打破哈西娜領導的人民聯盟黨(the Awami League)和前總理卡莉達·齊亞(Begum Khaleda Zia)領導的民族主義黨(BNP)等兩個政黨主宰孟加拉國政壇的局面。
孟加拉國的抗議學生們似乎迎來了未曾想象過的夢幻時刻:哈西娜的「鐵腕」政權一夜之間崩盤,新的過渡政府由德高望重的諾獎得主、「窮人銀行家」尤努斯和其他非政治背景的領袖來主導,彼此仇視、遭致政治暴力循環,在腐敗問題上「難分伯仲」的兩大傳統政黨和背後的政治家族被邊緣化,青年學生有望結成新的政治力量……
但這樣的成就卻是用血換來的。聯合國人權高專辦16日的一份初步報告表示,孟加拉國過去長達數週的暴力事件造成了600多人死亡。「有嚴重且可信的指控表明,安全部隊對抗議活動及隨之而來的暴力事件做出了過度反應,使用了不必要和不成比例的武力。」聯合國人權高專聲明說。8月18日,因名為 Md Milon 的魚販在反配額抗議事件中死亡,哈西娜、前內閣部長、前議員在內的62人在孟加拉國遭死者妻子 Shahnaz Begum 起訴謀殺罪。哈西娜下台後,針對她的類似起訴案件已增加到10多起。
圍繞政治的流血和暴力,在孟加拉國近現代史上並不陌生。在孟加拉人稱之為「解放戰爭」、地緣政治研究者往往總結為「第三次印巴戰爭」的1971年孟加拉國獨立運動中,巴基斯坦軍隊遭控屠殺了至少30萬孟加拉人,另有數10萬孟加拉婦女遭種族滅絕式強姦。正是因為孟加拉國的獨立運動帶走了太多的生命,帶來了太多的傷痛,孟加拉國「國父」、哈西娜的父親穆吉布(Sheikh Mujibur Rahman)為安撫民心、穩定局勢,建立了公務員配額制度,在公務員選拔上給特定群體提供配額,包括獨立運動的參與者(Mukti Bahini,即「自由戰士」)、遭強姦的婦女(後修正為全體女性)以及為民主社會主義理念所覆蓋的殘疾人、少數民族、落後地區民衆等弱勢群體。1975年8月15日,穆吉布與家人共18人死於軍事政變。彷彿某種詛咒,孟加拉國其後的歷史始終籠罩在軍事政變的陰影之中,就連從反穆吉布政變中得利而於1977年上台的軍人齊亞·拉赫曼(Ziaur Rahman),也是死於1981年的另一場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