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從「降焦減害」到「風味科學」,煙草院士的科研碩果與中國煙草的低焦工程

煙草業的「減害」研究是一種出於營銷目的的僞科學,但這並未阻止煙草行業研究者入選中國學者最高榮譽,為「中國煙癮」出謀劃策。

從「降焦減害」到「風味科學」,煙草院士的科研碩果與中國煙草的低焦工程
中國北京一名工人正在抽菸。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編者按】 本文是端傳媒「中國煙癮」系列報導的續篇。

過去二十年,全球煙草使用率下降了11%。在中國,這個數字僅下降了1%。佔據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卻消費了全球近一半的捲煙——每年超過 2.4 萬億支。吸煙流行,帶來嚴峻的公共健康後果,與吸煙有關的死亡人口將激增,更影響著中國7億非吸煙者。

上世紀60年代,當吸煙與肺癌的聯繫被明確之後,美國的煙草行業推出了「低焦油」捲煙品牌來吸引消費者。但流行病學專家的研究證明,「低焦」的危害與其他捲煙無異,「低焦油」的營銷策略也被控煙組織稱作「這個時代最致命的消費者欺詐之一」。

但在中國,低焦油卻持續為中國煙草獲得巨大商業利潤。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