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台灣保母虐童案:「不好找」與「沒得挑」外,居家托育還有哪些問題?

若無法有更多專業、年輕的保母投入,面對安置的需求與時間壓力,更容易落入「先求有,再求好」的困境。

台灣保母虐童案:「不好找」與「沒得挑」外,居家托育還有哪些問題?
2024年3月23日,板橋,人們在市政府大樓的門外佈置一面悼念死去孩童剴剴的牆。攝:陳焯煇/端傳媒

(李庭欣,彭婉如基金會居家托育部研發組長)

今年3月,台灣發生一起收出養單位媒合的居家托育人員(下稱居家保母),疑似對安置幼兒施虐而導致幼兒過世的案件,震驚社會。目前多數的檢討聲浪聚焦在收出養評估流程,但不能忽略一個重要的事實——案件中,照顧孩子的是經過政府審查,具有合格身份的居家保母。

因此,本文將從影響範圍更廣的居家托育管理體系談起,畢竟除了安置幼兒外,居家保母也是多數台灣家長送托0到2歲幼兒的主流選擇之一。對於安全的追求不應劃地自限,制度檢討也不能只侷限收出養流程,應該更全面的了解保母管理制度的現況與問題,找出一條邁向安全托育可行的路。

2023年9月11日,新竹,風箏節期間,市民到場看風箏。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3年9月11日,新竹,風箏節期間,市民到場看風箏。攝:陳焯煇/端傳媒

等待出養的孩子要歷經哪些過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