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近期,最為香港市民熟悉的網絡用語是:「咁係因為你悲觀,我睇到由治及興帶嚟嘅好處。(這是因為你悲觀,我看到由治及興帶來的好處。)」2022年起,香港政府多次提到社會經歷街頭運動和國安法後復常、經濟復甦,香港已經「由治及興」。然而,我們每天都讀到香港經濟數據下行的新聞,民間甚至出現諸如「磚頭(置業)神話破滅」、「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端傳媒將以一系列專題報導,從宏觀政策分析、數據整理到小市民訪問,嘗試理解香港的經濟實況。此為「香港經濟系列」第一篇,請密切留意後續報導。
在近來的香港,盛事經濟成為一個熱門詞。「盛事活動有助吸引更多旅客,也讓市民有更多娛樂休閒選擇。未來我們將舉辦更多盛事活動,並加強統籌協調,擴大活動的經濟及宣傳效益,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
新發布的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陳茂波繼續著墨盛事經濟,將預留一億加強未來三年的盛事宣傳工作,又宣布每月在維港舉行煙火匯演和無人機表演,「全方位打造香港品牌。」
自今年初美斯訪港之後,港府揭開盛事經濟的序幕,陸續推出多項大型活動。港府公佈,上半年有80多個盛事活動,全年將有超過150個盛事,涵蓋文化藝術、體育賽事、金融經濟、會議展覽等活動,惠及旅遊、酒店、餐飲等行業。據港府估算,每150萬名遊客可為香港帶來約 0.1%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即大約28.4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