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與中立的最後鬥爭」是阿列克謝·納瓦利內(Alexei Navalny)博客的副標題,或許也是對其政治生涯的最佳概括。這句話出自他喜愛的動畫片《飛出個未來》(Futurama,港譯:乃出個未來)。
在俄羅斯的語境中,「中立」指的是社會的「犬儒多數」:他們蔑視政治,只關心自己的個人得失,他們並不主動支持統治者,但不相信自己有任何改變大環境的可能,因而對統治者的一切決策都持默許態度。正是普京的長期統治形塑了這種「犬儒多數」,而後者又構成了維繫其統治的基石。納瓦利內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重新激發俄羅斯民衆對政治的熱情,撼動「中立」對俄羅斯社會的統攝。
一、自由派的新形象,克林姆林宮的威脅
2000年,時年24歲的法學畢業生納瓦利內就已加入傳統自由派政黨蘋果黨(Yabloko,又稱「亞博盧聯盟」),但直到2010年代初,納瓦利內才探索到屬於自己的政治路線。他開設博客,撰寫針對大型國企腐敗的調查,積攢了許多人氣,隨後開設反腐基金會(FBK),躍升為最有影響力的反對派政治家之一。2011年,他在與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的一名議員辯論時,將統俄黨稱作「騙子與小偷黨」,從此這個稱號幾乎成為執政黨揮之不去的別名,以至於克里姆林宮一度考慮將其更名重組,而普京也開始傾向於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競選總統。 
2011年秋,他與另外兩位著名反對派政治家,前副總理涅姆佐夫(Boris Nemtsov)、象棋特級大師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就反對派在隨後舉行的國家杜馬(下議院)選舉中採取的策略展開辯論。涅姆佐夫認為應投廢票,卡斯帕羅夫認為應抵制選舉,而納瓦利內則提出了日後將成為其招牌的抗議投票策略:投給統俄黨之外的任何政黨,最後納瓦利內贏得辯論。事實證明,正是他的策略取得奇效:僅僅依靠大規模舞弊,統俄黨才勉強獲得49%的選票。互聯網上鋪天蓋地的舞弊證據激怒了大量民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