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沈有忠:如何解讀台灣大選結果,賴清德新四年有哪些挑戰?

新政府雖然陷入朝小野大的結構,但不是完全無解的僵局。

沈有忠:如何解讀台灣大選結果,賴清德新四年有哪些挑戰?
2023年5月27日,新竹,民進黨2024總統大選參選人賴清德出席新竹市信賴台灣之友會成立大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沈有忠,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2024年全球有高達四十多國將舉辦選舉,開年的台灣選舉,也是備受全球關注的一場。因為台灣的這場選舉,不只影響台灣的前途與未來,也牽動地緣政治甚至全球民主的前景。

1月13日的選舉結果,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在三腳督的激烈競爭下,以558萬票,40.1%的得票率當選為下一任的正副總統。對外而言,兩岸與國際關係有望延續蔡英文總統過去八年的路線。在此同時,國會的選舉則是沒有單一政黨過半,由於民進黨沒有守住過半的席次,對內而言,未來的府會關係也將充滿挑戰。以下分成五個面向,討論這場選舉的結果,對未來的台灣政局以及兩岸與地緣政治的影響。

2023年11月12日,新竹,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出席黨籍新竹市立委參選人鄭正鈐競總成立大會,攤販出售國民黨的紀念品。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3年11月12日,新竹,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出席黨籍新竹市立委參選人鄭正鈐競總成立大會,攤販出售國民黨的紀念品。攝:陳焯煇/端傳媒

政黨重組:三黨結構的形成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