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澳洲「原住民之聲」修憲公投,為何開始就注定失敗?

有原住民活動家悲觀認為,澳洲要再過兩個世代,才能真正直面自己的殖民主義根基,承認原住民,並與原住民對話。

澳洲「原住民之聲」修憲公投,為何開始就注定失敗?
2023年9月17日,澳洲紐卡斯爾舉行的「Walk for YES」活動中,一名婦女舉著標語牌,帶著她的狗走向公園。攝:Roni Bintang/Getty Images

悉尼時間10月14日晚上9時,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台譯艾班尼斯)與原住民事務部長伯尼(Linda Burney)走進新聞發佈會,現場安靜得只聽到相機按下快門的聲音。阿爾巴尼斯緩緩開口,宣布承認在當日舉行的「原住民之聲」修憲公投失敗,而他身後的伯尼眼裡則含著淚花。

對工黨黨魁阿爾巴尼斯來說,「原住民之聲」修憲公投的結果無疑是重重一擊。2022年5月澳洲聯邦大選,工黨勝出,結束自由黨長達9年的執政。在獲勝當晚,當選為新一任總理的阿爾巴尼斯就宣布,他就任後的第一項舉措,就是推動公投,修改憲法,在當中加入條款,承認原住民地位、建立為原住民相關的政策提供諮詢的機構「原住民之聲」。

然而,10月14日這晚的公投結果,不僅對工黨聯邦政府造成打擊,其結果的分化程度,也像是無情的一巴掌,打醒了許多普通澳洲人對自己國家「種族和諧」的幻想。

在澳洲,修憲公投需要實現「雙重多數」才能勝出,即投票總數上投贊成票的要過半,澳洲的六個州中要有至少四個州贊成票過半。澳洲的兩個領地(北領地與首都坎培拉所在的澳洲首都領地)的票數只會選入全國票數。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