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八年將屆,台灣防衛能力進步了嗎(下)?蔡政府國防施政的隱憂

台灣社會國防議題吵嚷不休的亂象,恰巧暴露了心理國力低落的弱點。

八年將屆,台灣防衛能力進步了嗎(下)?蔡政府國防施政的隱憂
2023年7月27日,新北市八里舉行漢光演習。攝:陳焯煇/端傳媒

【編者按】在〈台灣防衛能力進步了嗎〉上篇,檢視蔡政府上任近八年來,台灣國防在「備戰才能止戰」的指導下,進行了哪些國防施政的改革。其中,除了提高國防預算、增列特別國防預算,亦以「國武國造」作為國防自主的方針;對台灣人來說,更普遍有感的,則是2024年起恢復募徵並行的兵役制度,且強化教召的訓練內容。

但在這些有感的改革以外,實際上,台灣社會每逢對重大國防議題皆陷入吵嚷不休的困境中,除了軍事知識的落差,公共議題討論的泛政治化,軍事議題同樣難以倖免。每當剩下立場對峙,公共對話即難以開展,而此則使得認知作戰有機可乘。

在下篇,本文指出台灣國防在改革同時,相關隱憂也應當留意,除了軍事知識的認識不一外,國防預算的結構性沉痾也或將成未來隱憂。除此,在美軍售台灣頻率、力道加快加重之際,甚至主導台灣建軍的態勢愈趨明朗,意味著什麼樣的台海情勢?而2024年台灣的新任總統,在國防安全的挑戰上,又須歷經哪些考驗?

(廖英雁,自由撰稿人,關注海巡執法、國防軍事、歷史研究)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