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台灣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返中被捕:各界輿論如何回應?哪些台人在中國被消失?

「沒有比出版更應享有自由與人權的權利,沒有比出版更具正義的行為。」

台灣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返中被捕:各界輿論如何回應?哪些台人在中國被消失?
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延賀。圖:網上圖片

(端傳媒 台灣組 發自台北)

八旗文化出版總編輯富察返中遭秘密拘捕

台灣時間4月20日凌晨,《傾向》文學人文雜誌總編輯、作家貝嶺於臉書發文指出,台灣八旗文化出版社總編輯富察,於3月中旬赴中時在上海遭到警方(國保與國安系統)秘密拘捕,情節如香港銅鑼灣書店股東於深圳一般,被「不公開扣留」;而後貝嶺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呼籲各界救援。

這則貼文意外打破台灣出版界與媒體界因尊重家屬低調處理而維持長達一個月之久的共同沉默,也帶起了立場不一的爭論與猜疑,更形成進退不得的困局。而這些討論的核心,很大程度包圍著富察這個人的身分,及其在台灣建立的出版事業,乃至於出版風格上——中國人、台灣女婿、出版不受中共歡迎的禁書。

1971年生於遼寧省岫岩縣的富察,漢名李延賀。擁有中文博士學位,曾任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的他,因與台灣女子結婚而移居台灣,並在台灣出版人郭重興的邀請下,於2009年在讀書共和國集團旗下,打造以「八旗文化」為名的出版品牌。

在出版圈,他習慣以「富察」之名與各界往來,一是呼應他的滿人身分認同,二是此名也與他所推廣的非漢人中心歷史論述結合,恰能透過其名反應八旗文化的出版精神。

在品牌經營初期,當富察還是「李延賀」時,因帶有強烈文藝青年色彩,出版品知識性、散文性兼具,例如旅居海外的作家胡晴舫的作品,便是他時常提到的「成績」。此外,他也引進西方記者所書寫的中國題材非虛構寫作——先是以何偉的《甲骨文》一書在台灣掀起中國熱,而後更透過梅英東《消失的老北京》、歐逸文《野心時代》持續在台灣推廣「非虛構寫作」概念;甚至也在台灣推介中國優秀的非虛構寫作題材,像是紀錄片導演張贊波的《大路》,便在台灣獲得諸多肯定。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