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男,人權工作者)
自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的公民社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多個香港民間團體、工會及媒體相繼解散或被終止運作,多個支援社會運動的基金和眾籌項目亦成為被調查的對象,並終止運作,當中包括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支援被捕人士法律及緊急費用的「星火同盟」及612人道支援基金。
面對包括顛覆國家政權和勾結外國勢力等國家安全罪行,過往活躍的公民社會今非昔比,民間團體變得更為謹慎,避免觸碰紅線。
然而,公民社會即將面臨另一挑戰:香港政府擬進一步透過立法規管眾籌活動,並在2022年12月起就訂立眾籌法展開為期3個月的諮詢。根據諮詢文件,新法例將會規管線上及線下的眾籌活動,並會加入國家安全作為審批活動的條件,而透過網上訂閱和打賞賺取收入的商業活動,以及被當局視為涉及「政治目的」的活動,亦有可能受到監管。
規管眾籌如何成為政治議程
眾籌一直是民間團體和社會運動籌集資源的重要渠道。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多項眾籌活動獲香港人積極響應,引起政府對眾籌活動的關注。
2019年6月,有網民在網上眾籌平台GoGetFunding發起眾籌,集資在《金融時報》及多國報章頭版刊登公開信,希望在G20高峰會時引起國際關注,短短半日便獲得2萬人響應,籌得超過548萬港元,及後團隊再於8月及10月發起眾籌刊登廣告活動,3次眾籌共籌得超過2000萬港元。此外,由立法會前議員、大律師吳靄儀成立的612人道支援基金,亦透過眾籌方式籌集資金,向社會運動中的被捕者提供法律及其他緊急支援。基金由2019年7月成立至2021年5月31日,共籌得約2.36億港元。
這些眾籌活動引起政府及建制派的關注,並成為被調查及重點打擊的對象。2019年12月19日,警方以「處理已知道或相信為代表從可公訴眾行的得益的財產」罪(即「洗黑錢」罪),拘捕4名星火同盟的相關人士,並凍結7000萬港元,事件在當時引起爭議,質疑警方未能指出眾籌如何具備「洗黑錢罪行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