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數洞」將有趣﹑有用的數據和資料,以易懂又好讀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請按此訂閱數洞欄目。
閱讀時長:1分鐘
「熱乾麵又漲價了,為什麼我的工資還不漲?」一位網民對湖北武漢熱乾麵整體漲價的新聞回應道。
2023年2月初,有武漢市民發現早餐店的熱乾麵整體漲了0.5至1元,成了6元一份,當地餐飲協會會長回應指是「市場調節行為」,原因一是春節前上調了員工工資,二是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熱乾麵並非特例,疫情過後,餐飲漲價的信息便浮現於高漲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接連不斷的品牌商提價新聞、與網民出行後在社交媒體的感嘆裏。
據中國統計局,2023年1月中國大陸食品價格同比上漲6.2%,其中北京市食品價格隨年漲6.6%,並因此觸發其價格補貼機制,宣布對符合條件的30萬困難群眾發放1月價格臨時補貼,每人40元。2月,食品價格在數據上漲幅回落,但如西雙版納(5.7%)、海南(5.3%)等部分地區仍維持高位。
誠然,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大比例上漲與春節等節假日、疫後旅遊業的推動不無關聯,但季節性上漲外,因原料、人力成本等大範圍的餐飲商品提價,也愈發明顯。疫後看起來剛剛如常的日子裏,漲價的餐飲給了生活當頭第一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