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俄羅斯與普京的共生關係,未來會以何種方式結束?

「只要有普京——俄羅斯就存在,沒有普京——就沒有俄羅斯。」

俄羅斯與普京的共生關係,未來會以何種方式結束?
2023年1月18日,俄羅斯聖彼得堡,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國家工廠的工人會面時發表講話。

一、當獨裁者死亡之後

在2016年,兩位美國學者(Andrea Kendall-Taylor 和 Erica Frantz)在研究獨裁政權更替的時候,找來了1946年到2012年全世界離任的495名獨裁者的資料。通過數據分析,她們發現,假如一名獨裁者在任上是自然死亡(而不是死於危機)的話,不管這個人是如何的混蛋,如何不留餘地在內外剷除一切威脅,如何的孤家寡人,沒有繼承者或繼承程序,其政權依舊有很大概率能夠保持穩定。

原因很簡單,雖然該名獨裁者的死亡會造成權力真空,帶來不穩定,但是舊政權的精英往往已經高度內化在舊政治和經濟秩序之中,缺乏改變現狀的動機與實力,他們也通常足夠清醒,知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沒有明顯內外危機的情況下,他們「精誠團結」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一般而言,在這些獨裁政權之中,君主制和一黨制政府最穩定,其次是軍政府,最後是個人獨裁政府。這說得通。君主政體和一黨制都有傳統和組織可做精英溝通的門路,軍政府也有軍人集團來做利益的匯合點,個人獨裁政府(personalism dictatorship)在這些方面就略為不足,所以擦槍走火的事情就可能發生。但走火的概率是?只有22%。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