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理科太太「諮商筆記」募資打動了誰?為何引發爭議?

「理科太太宣稱諮商筆記不是諮商,卻吸引了想要諮商的受眾。」

理科太太「諮商筆記」募資打動了誰?為何引發爭議?
電腦上顯示理科太太「諮商筆記」網頁。

「四年前的我,一定會買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任職台灣網路新媒體的資深記者王穎芝,四年前開始接受自費心理諮商,不過,對她來說,找到合適的諮商心理師並不是容易的事。

以講解知識型主題走紅的台灣YouTuber「理科太太」陳映彤,去(2022)年12月,與線上教育平台Hahow合作推出「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線上課程,並在募資文案稱,理科太太以「接受諮商100小時」的學姊身份分享諮商經驗,並提供方法供消費者自我覺察。

王穎芝便是被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文案打動的一員。但是已有幾年諮商經驗的她,在細看募資內容後,很快地感到不對勁:這樣的線上課程似乎有踩線的疑慮。

除了受輿論質疑,心理專業工作者也紛紛發聲指出,理科太太並非心理師,卻推出疑似提供諮商服務的商品,恐怕將誤導消費者。其中,課程介紹文字更提及「諮商」、「自我覺察」等專業用詞,並附上「自評表」供消費者檢核,這些訊息更被質疑違反《心理師法》。在風波四起後,主管機關台北市衛生局也指出,若內容推出後有違法疑慮,將介入調查。

課程募資在2022年12月1日上線,累計有2,700名消費者購買,然而在面臨輿論強力質疑下,同月21日,課程團隊宣布停止課程,將退費給消費者,並將內容調整後免費釋出在Podcast上。理科太太聲明表示,選擇不再讓盈利與否、未知的內容模糊初衷;她也不認為「諮商筆記」內容可以取代心理專業,而是鼓勵大家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師。

理科太太「諮商筆記」網頁。
理科太太「諮商筆記」網頁。

找到「對的」心理師不是件容易的事

實習的心理師姊姊沒大我幾歲,半小時的心理諮商,要跟陌生人談論私密的心事,我覺得很尷尬。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