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抖音、小紅書上的台灣青少年:當本土認同與中國社群媒體熱潮並行

在台灣青少年的世界,滑TikTok與小紅書仍是每日的「儀式」之一,他們都用中國社群App做什麼?

抖音、小紅書上的台灣青少年:當本土認同與中國社群媒體熱潮並行
台灣高中生Su有使用抖音的習慣,經常一點開就忘了時間,每天使用TikTok一到兩個小時。

【編者按】台灣青少年熱衷使用中國社群媒體TikTok(抖音)、小紅書的現象,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議題。在台灣,除非用戶特地註冊中國大陸地區的Apple ID來下載中國版抖音,不然用戶僅能下載國際版的TikTok。本文多以TikTok稱之,惟為保留受訪者用語,部分行文使用「抖音」一詞,還望讀者知悉。

在台灣北部就讀高中的男生Su,常常這樣度過夜晚:本來想著要上床睡覺,但拿起手機後,又忍不住點開抖音,滑過一則則影音。他最喜歡看的影片,是像「八點檔」台劇一樣的「小短劇」。

Su為端傳媒記者打開,自己特地註冊中國大陸地區Apple ID來下載的中國版抖音。一節節小短劇,像Netflix劇集目錄一樣整齊排列,只是影片最長只有幾分鐘。他說,最近一個流行的劇本是:「有人狗眼看人低,欺負另外一個人,但沒想到那是一個總裁。」

Su說到自己使用抖音的習慣,經常一點開,滑著滑著就忘了時間,雖然連自己都覺得很白痴、很像八點檔,但Su每天仍然使用TikTok一到兩個小時。

目前已是高三生的Su,畢業統一測驗大考已屆倒數階段,被問到會不會因此減少使用抖音的時間,Su身旁的母親偷笑一聲,搶先一步回答:「當然是沒有啊!」

數位平台分析公司We are social和KEPIOS 2022年初發佈DIGITAL Taiwan調查指出,台灣的TikTok活躍使用者約有416萬,每季平均成長幅度3.5%。其中,青少年用戶(24歲以下)的比例高達38%。台灣媒體READr 2021年調查高中職生社群軟體使用情況發現,雖然Facebook和Instagram仍是最熱門的社媒平台,但TikTok(抖音)和小紅書已排名在第三和第六位。對青少年而言,TikTok的內容推薦機制給人源源不絕的新鮮感。

Su主要用抖音看別人發布的東西,他說自己沒有時間經營帳號。
Su主要用抖音看別人發布的東西,他說自己沒有時間經營帳號。

Su便說,如果只看原本就關注的內容,久了也會乏味,但是抖音首頁會跳出不同的內容,他認為這樣的新鮮感十分重要。此外,TikTok提供「一起觀看」的功能,讓朋友間有更多的話題與共感。Su就經常與好友共享滑影片的畫面,跟著朋友、或讓朋友一起跟著滑;而這是像他們一樣的台灣青少年,開始共享的記憶。

然而,如TikTok等中國社群軟體與中國官方千絲萬縷的關係,始終令人質疑。《路透社》(Reuters)援引中國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指出,TikTok(抖音)隸屬的中國北京字節跳動公司(ByteDance),其主要投資者為網投中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由三間國家機構所共投擁有: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子公司、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值得注意的是,中網投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財政部設立。

除了強烈的中國官方色彩,2022年11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雷伊(Christopher Wray),在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全球威脅」(worldwide threats)聽證會時表示,TikTok受到中國政府控制,該款App的演算法決定用戶接下來會看到哪些內容,雷伊警告,「當中國政府想操弄輿論,它可藉由TikTok的演算法達成目的。」

即便國際仍對中國社群軟體有所質疑,但全球使用TikTok的人口已逾10億,面對這股「中國熱」,甫於2022年8月底成立的台灣數位發展部,則在同年底以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為由,宣布禁止公部門設備下載使用TikTok、小紅書。

面對「大人」世界對中國社群App的禁止與質疑聲浪下,台灣青少年似乎不太受影響,在青少年的世界,滑TikTok與小紅書仍是每日的「儀式」之一——無論是在一天醒來之餘,或是一天將結束之際——他們都用中國社群App做什麼?如何看待這些App與自我的台灣認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