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剛落地阿姆斯特丹,我們就收到了第一個善意的「警告」:在荷蘭,租房是要加價的——像拍賣場那樣不斷叫牌、競價。
「您好,我對您的房子非常喜愛。我們願意您提出的月租金基礎之上加價200歐元,並預付半年租金,懇請您優先考慮我們的看房申請。」
這是我後來發給房屋中介或房東的郵件模板。是的,競價發生在親眼看到房子之前。
但得到的回覆有可能是:
一個永遠忙音的房屋中介電話號碼;
或者,一封紅色加粗字體的郵件:「在我們聯繫您之前請不要用電話、短信或郵件等任何方式聯繫我們,你能做的只有等待!」
或者,一個偶然打通的房屋中介電話,告訴你已經有人在未看房的前提下加價五百歐搶先租走了。
這是我和我先生兩個頂著「高技術移民光環」或人稱「expat」的外來者,在疫情狀態逐漸散去、全球開始恢復流動後的西歐社會中遇到的遷徙窘境:在經歷了從中國大陸遷往香港、德國、美國等諸多旅途之後,在新的目的地,如何能夠儘快找到一個長期穩定的容身之所,叩開本地社會的敲門磚,讓自己不再繼續做一個流浪中的「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