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命若星塵》:Erik Olin Wright --愛﹑社會學,與苦難中的真實烏托邦

我們看到他在病痛的磨難,與人生落幕之際的勇氣;也看到沒來由的淚水、夢魘、偶發的脆弱、與自我安慰。

《命若星塵》:Erik Olin Wright --愛﹑社會學,與苦難中的真實烏托邦
社會學家 Erik Olin Wright。

【編者按】「尋找一塊墓地」是端傳媒新開設的專欄,我們希望在這裡認真地和讀者談死亡﹑遺憾﹑悔恨,但也談生命﹑愛﹑希望和那些無法解決的道德難題。我是這個欄目的編輯陳婉容。有些讀者也許還記得,兩年半以前我寫過一篇紀念我的研究院老師,社會學家艾瑞克.萊特的文章:《關於愛,社會學家Erik Olin Wright教我的事》。兩年半後的今天,我完成了Erik病中書《命若星塵》的翻譯,這本書已在10月初由麥田出版社出版。

艾瑞克是大師級社會學家,從事學術研究逾半世紀,著作等身,早就是有志研究階級和左翼理論的學子們不能繞過的理論家。但對於曾有幸認識他的人來說,他遠不止於此:他總是啟發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不止是一個更好的學者或知識份子。艾瑞克以往常以「YoYo」稱呼我--他想以我的母語(廣東話)喊我「婉容」,卻總是抓不到困難的發音。在他離世後,我才發覺在異國他鄉,再沒人像親人一樣叫我的中文名字了。艾瑞克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細微處也見他的溫柔與真誠。他是一束光,總是不吝照亮身邊的人。。

所以,讓華文讀者也能讀到這本艾瑞克在病中寫下的日記,我深感榮幸。這篇文章是《命若星塵》的推薦序,由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榮休教授黃崇憲老師所撰寫。黃老師博士畢業於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學系,是艾瑞克的高足,也是他「在知識之旅一起跋涉,共同探索」的旅伴。在這篇序言中,黃老師回憶了與艾瑞克相處的點滴,也側寫了艾瑞克對愛﹑社會學,以及生死的看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