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二十大前的北京:空蕩的機場、稀少的遊客和作爲景點的人民大會堂

北京就像被一個無形的結界籠罩。

二十大前的北京:空蕩的機場、稀少的遊客和作爲景點的人民大會堂
北京站。

往年從未如此反常。10月7日,距中共二十大召開不足十天,也是中國「十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從北向南,乘坐地鐵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前往北京火車站,再轉往北京南站,一種奇異的感覺始終伴隨左右。以往長假期間,人頭攢動的機場、火車站和地鐵,今年幾乎一片空曠。

在北京十幾年,我沒有見過這樣的景象。我的感受在「十一」期間北京交通狀況通報中得到了證實。今年「十一」假期最後一天,北京全市交通壓力小於去年同期。官方媒體報導稱,這是因爲人們響應「就地過節」的號召。而去年同一天,不論鐵路還是民航,返京客流當天上午就開始明顯增多,北京爲此在火車站、機場等重點交通樞紐增加地鐵和公交車次,併延長了運營時間。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統計,今年「十一」假期出遊人次和旅遊收入均不及去年和前年。出遊人次相比2019年同期恢復六成,旅遊收入僅恢復四成多。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在七天長假裏,預計運送旅客人數僅27萬人次。這一數字在2021年和2020年,雖然與疫情前無法相提並論,但也達到了近90萬人次和超百萬人次的規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