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個多月前,美國總統拜登出席了在沙特海濱城市吉達舉行的海灣合作委員會「安全與發展」峰會。7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在德黑蘭的俄土伊三國首腦峰會上現身。「阿拉伯之春」爆發12年後,中東地區隱隱又將成爲全球新「冷戰」的重要戰略前線。
過去三年間,中東各國馬不停蹄地經歷了盟友陣營的全面重組、疫情的衝擊、全球油價從「熊市」到「牛市」的戲劇性轉折以及大國對抗的再起;漫長的「阿拉伯之冬」造就的戰略僵局,已經被徹底打破。然而,貧富分化和治理失能催生出的社會矛盾並未因此消弭,反而在蔓延至全球的通脹壓力下,繼續醞釀着下一次革命和突變。
本文作者爲中東事務觀察者、全球衝突報道記者,2015-2021年曾20餘次前往中東國家做現場探訪和報道。
「過去的大半年裏,我在這裏已經見過了伊拉克總理、法國總統和梵蒂岡教宗。可是我們的社區仍然每天停電十小時以上,自來水供應經常中斷,被Daesh(當地人對國際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蔑稱)炸燬的底格里斯河大橋的殘骸還一截截地堆在河床上。先生,您從巴格達來,您能不能替摩蘇爾人打聽一下:什麼時候才會有人對此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