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漫威剝削風暴:電影特效從業者為何收入微薄到連牙膏也買不起?

漫威之所以寧願拍實景時犯錯、到特效後期再修改,就是因特效人員更便宜、沒有工會嚴格工時要求,因此可以更無風險,放心壓榨。

漫威剝削風暴:電影特效從業者為何收入微薄到連牙膏也買不起?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幕後製作情況。

「Well, does he look real?」

一個月前,正在宣傳新片《雷神索爾:愛與雷霆》(Thor:Love and Thunder)的好萊塢導演Taika Waititi指著螢幕上自己配音的角色畫面,戲謔地嘲弄自己的作品素質。

這個訪問片段在網路和各媒體上招來了超乎預期的輿論海嘯, 並一波又一波地正面衝擊該片背後的漫威工作室(Marvel Studios):

「替漫威工作正是促使我離開特效產業的原因,」曾為《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等製作特效的資深特效師Dhruv Govil率先在網路上發難;網路論壇Reddit  上的「對於替漫威工作真的無比厭煩又無比痛惡」討論串也引發特效同業湧入附和;隨後娛樂媒體《Vulture》更刊出了一篇殺傷力十足的匿名投書,指證歷歷控訴漫威這個爛客戶「pixel-fucked」了整個產業。

電影特效產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世界上是否還有哪個超級英雄能拯救經濟上和心理上都在崩潰邊緣的特效從業人員?

電腦特效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化的無國界產業,同時成為一個幾乎每個製作都得用而且都用得起的基本工具。全世界電影院裡上映的無數電影都是這一群螞蟻雄兵一個畫素、一個畫素製作出來的。
老字號特效公司Rhythm & Hues團隊。
老字號特效公司Rhythm & Hues團隊。

夜未央:Life after 「Life After Pi」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