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速時刻,當官方批評「極化」愛國者
張學友一開始遭遇的是一個舊劇本。他在給中央電視台錄的祝福香港回歸25週年視頻中,提到「香港這25年經歷了很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和「香港加油」,引起一些網民的不滿——「全程沒有提祖國兩個字」,「怎麼的?你這是不滿意啊」。央視也見風使舵,刪掉了這則視頻。
但舊劇本有新變化。此事後續進入更大的公衆視野、成爲輿論事件,主流聲音不是譴責「張學友不愛國」,而是對「張學友不夠愛國被網暴」表達厭惡。事情發酵一輪後,從新聞客戶端、短視頻平台、到微博的評論區,普遍看到的是對「愛國者」的批評——「現在的內地人思想都走火入魔了」、「太敏感了」、「讚美不夠也是罪」。
政治站位一向頗高的《北京日報》(正是兩個月前主動對「極端女權」出擊的黨報),也發聲批評極端化的愛國者:「如今網絡上確有一批人,喜歡拿着放大鏡對別人的隻言片語進行 『道德審覈』。強行關聯、亂扣帽子,憑空製造事端、加劇戾氣。」《北京日報》還把此事跟湖南衛視改歌詞(將鄭智化《星星點燈》中的「骯髒的一片天」改爲「晴朗的一片天」)的事件關聯,稱社會風氣「有時候過於敏感、愛搞極化,是形式主義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