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黎巴嫩大選現場:經濟崩潰和宗教政治背後,仍在尋覓希望的年輕人

「這個國家很偉大不是嗎?這裏的人民不該這樣被辜負。」

黎巴嫩大選現場:經濟崩潰和宗教政治背後,仍在尋覓希望的年輕人
2022年5月15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前總理哈里里(Saad Hariri)的支持者在住宅區內建起吹起水池,呼籲民眾杯葛議會選舉。水池上懸掛著哈里里的肖像。

【編者按】5月15日,黎巴嫩舉行了全國大選。這是該國自中央銀行和國家一同宣布破產,黎磅貶值超過90%以及貝魯特港大爆炸等一連串危機發生後的首度議會選舉。這些危機都指向同一個原因:傳統宗派政黨的腐敗與失能。2019年,數十萬黎巴嫩人走上街頭,反對宗派政治,呼籲建立公民國家,也由此催生了不少新興政黨和致力於推翻傳統政治格局的獨立候選人。

今次大選結果表明,傳統大黨真主黨和其盟友失去了過去幾十年來在黎巴嫩議會中占主導地位的多數席位,同時,有16名反對黨的獨立候選人闖入議會,與2018年的選舉相比,增加了15個席位。儘管重大改變在短期內仍難以發生,但這一結果仍撼動了傳統大黨的地位。

繼續打破傳統秩序,將成爲一代人的革命。本文記者在大選前一週走進這個國家,紀錄了她遇到的、黎巴嫩的年輕一代,以及他們的掙扎與失落,希望和鬥爭。

5月7日,我在深夜凌晨兩點到達黎巴嫩首度貝魯特拉菲克·哈里里國際機場。走出機場,戴黑框眼鏡、穿一身T恤短褲的黎巴嫩人納伊姆(Naim Abou Darwsh)已經站在一輛老舊的紅色吉普前等了有一會。看到我後,他用中文「你好」熱情地打了聲招呼,又連聲說了三次Welcome後,一腳踩上了油門;經朋友介紹,好心的納伊姆來接我去市區。車剛開出去沒多久,他突然側過頭來對我說:「你在一個很有趣的時間點到了黎巴嫩,這週日是我們國家的大選。」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