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當「大白」遭遇《憲法》——上海疫情中的法治假面

有了這次被民眾引用法律反駁的經驗,當局會肯定通過修改法律或者頒布「解釋」擴大警察權力的必要。

當「大白」遭遇《憲法》——上海疫情中的法治假面
2022年5月4日,上海,疫情期間,一名身穿防護衣的人在住宅區的屏障後。

疫情之下,上海經濟與民生停擺至今,已是民怨沸騰。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上海拥有領先全國文化程度和法律意識的市民。於是,上海市的嚴苛封禁措施便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對中國嚴厲防控措施合法性的質疑。

「緊急狀態」之問

由於普通的防疫人員並不具備強制執法能力,與防疫人員一樣身著「大白」防護服的公安警察便成為執行防控政策主要的暴力力量。

與疫情在上海爆發初期政府無需動用太多強制力、居民相對配合甚至打趣搞怪的現象形成對比,當快速解封已然無望,而當局又堅持清零、居民失去耐性時,防控措施就變得更為嚴苛和不近人情——從撬門入室「消殺」,到一人陽性全樓轉移,這些明顯違背科學常識和常理的作法激起了大範圍的反抗,當局必須越來越依賴暴力來執行其防控政策。而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普通的防疫人員並不具備強制執法能力,與防疫人員一樣身著「大白」防護服的公安警察便成為執行防控政策主要的暴力力量。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