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幼童院舍「童樂居」逾半職員涉虐兒被捕——監護權背後,孩子無處控訴

決策的過程中,大人總是凌駕小孩。「我(小孩)的角色是等待和接受。」

幼童院舍「童樂居」逾半職員涉虐兒被捕——監護權背後,孩子無處控訴
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幼童院舍「童樂居」位於太子,在泥灰色高牆內有個戶外兒童遊樂場。

4月25日,幼童院舍「童樂居」職員涉虐兒的案件開庭。案件被揭發至今4個月,共有34人被捕,當中27人被落案起訴「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襲擊」罪並上庭;2名正被還押的被告,在庭上獲准保釋。

保護兒童會轄下幼童院舍「童樂居」,位於太子鬧市,在泥灰色高牆內有個戶外兒童遊樂場。幾個月前,有居民目擊幼童被職員掌摑、打頭、扯頭髪,甚至被「拋在地上」,遂向院舍管理層告發事件,並要求他們報警處理。

2021年平安夜,傳媒首次揭發童樂居虐兒事件,引起社會嘩然。警方翻查逾6萬小時的閉路電視,發現合共40名兒童(佔童樂居幼兒名額近四成)涉嫌被虐,年紀最小僅1歲;案件被揭發時,院內有61名職員,至今有逾一半人涉虐兒被捕,警方相信虐待情況早於2021年11月出現。

平安夜當日,碰巧是劉靖兒(化名)預約探訪她姨甥的日子。她早上看過新聞報導後,忐忑不安。她趁着每月一、兩次可接姨甥外出的日間時間,把姨甥帶回家,立刻為他檢查全身,發現他身上有幾處傷痕,包括額頭左邊的瘀傷、屁股上指甲抓成的傷痕、手掌的水泡、背脊尾龍骨瘀痕。其實此前一星期,她已發現姨甥尾龍骨有瘀傷,當時職員解釋是小孩玩耍時弄傷。事發時,她姨甥未滿2歲。

在香港,未滿18歲的兒童因各種家庭原因,監護權暫歸社會福利署,孩子會被送往各種兒童院舍或寄養家庭;而入住童樂居的幼童大多來自破碎家庭。

這些孩子生命中承受着分離甚至是被離棄的傷痛,心靈缺失的一塊不但沒有被填補,反再遭成年人踐踏;院舍內最親密的照顧者,也可能是加害者,或充斥着權力的失衡,但孩子無處控訴。當香港保護兒童的機制失效,孩子的聲音還能被聽到嗎?他們長大後會被送往何處?

在他們心底裏,何處是家?

2022年4月25日,幼童院舍「童樂居」職員涉虐兒的案件在九龍城法院開庭。案件共34人被捕,當中27人被落案起訴「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襲擊」罪並上庭;有獲准保釋的被告離開法院時,都由同伴以雨傘遮擋記者拍攝。
2022年4月25日,幼童院舍「童樂居」職員涉虐兒的案件在九龍城法院開庭。案件共34人被捕,當中27人被落案起訴「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襲擊」罪並上庭;有獲准保釋的被告離開法院時,都由同伴以雨傘遮擋記者拍攝。

二重傷害

每次到童樂居探訪,劉靖兒很少看到姨甥的笑容,「你有沒有見過小朋友不喜愛玩具?他連玩具也不喜歡,逗他玩時會推開玩具。」姨甥對外界沒有什麼反應,喚他名字都不理人,「當時我跟姑娘說,擔心他是啞的。」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