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不平等的樣貌》:一本探討新加坡貧窮的民族誌,如何戳破國族論述的假象

新加坡的福利制度並不以「普及」為最終目標,反而是「篩選」。

《不平等的樣貌》:一本探討新加坡貧窮的民族誌,如何戳破國族論述的假象
2019年,小朋友在新加坡住宅區的公園玩耍。

【編按】:本文為台灣聯經出版社為2022年新書《不平等的樣貌:新加坡繁榮神話背後,社會底層的悲歌》所約寫的書評,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端的版本略有編修。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2021年,新加坡的人均GDP(以美元計)達約6萬元,與美國伯仲之間,差不多是香港的1.3倍,日本的1.5倍,約臺灣跟南韓的2倍,中國的6倍。如果考慮了購買力,用人均GDP(以PPP計)來測量,新加坡的人均GDP差不多是10萬國際元,美國大約是6萬國際元,只有盧森堡、卡達等少數極端富裕的國家,排名能比新加坡靠前。

在這樣富裕的國家裡,窮人是如何生活的?不平等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什麼地方?為了理解探討這些議題,張優遠(Teo You Yenn)教授自2013年到2016年,在兩個「租賃組屋(Rental Flats)」的社區展開了田野調查,這兩個社區都是由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所規劃,加上另外調查的六個社區,其研究成果便是《不平等的樣貌》,該書以民族誌的形式,平實地呈現了新加坡低收入戶的日常生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