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S今年41歲,在中國大陸某海外大學出版社任編輯,主要負責面向中國的英語教育相關書籍。8月初次見面,選在S家樓下的咖啡館。S穿着一件鬆鬆垮垮的T恤、踏着拖鞋赴約。自從「雙減」政策出台後,S的工作忽然按下暫停鍵,已經宅在家裏好幾天沒有出門。
S在九年前來中國教英語,一開始在一個北方城市做小學英語老師,後來到某南方城市做英語教材編輯的工作。疫情期間,S選擇留在中國,可漫長的疫情之後,S忽然發現自己身邊的美國朋友都逐漸離開了。「雙減」的到來讓S更加迷茫,懷疑自己的堅持是不是有點不合時宜。
 以下是S的口述:
如果你是白人,你就會出現在每一張學校的照片裏。
我在本科階段學了中文。畢業之後,我有很多學生貸款要還,於是先去韓國教了幾年英語。當時這些工作機會都是口耳相傳的,沒有廣告,只有一堆網站。日本的聲譽最好,工作的薪資也很可靠,但是那裏生活成本太高了。中國的名聲在當時並不好,好像有一些資產運作的問題。韓國對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薪資不錯,生活成本也可以接受。
在這之後,我念了一個東亞研究的碩士。我發現我喜歡上了教學,於是來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