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黃雪琴:「哪有記者不發聲」

她堅持報導維權者、行動者,只是沒想到,步入了和他們類似的命運。

黃雪琴:「哪有記者不發聲」
中國獨立調查記者、女權行動者黃雪琴。網上圖片

黃雪琴,中國獨立調查記者,女權行動者。曾任職《新快報》、《南都週刊》等國有媒體,後辭職成為獨立記者。2018年,她深度參與推動中國#MeToo運動,支持多例個案維權,並發起一系列反性騷擾行動。2019年,她在香港參加反修例遊行並實名發表記錄文章,因此被中國當局以「尋釁滋事罪」刑事拘留,並被採取強制措施「指定地點監視居住」3個月,原定於當年9月入讀港大法

學系碩士項目,也因被捕而無法前往。2020年1月17日她被取保候審。2021年秋,黃雪琴獲得英國志奮領獎學金支持,原計劃於9月20日赴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就讀性別與發展學碩士,卻再次因被捕而無法成行。

2021年9月19日,黃雪琴同廣州職業病權益倡導者王建兵突然遭到廣州警方抓捕。警方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於王建兵住處拘捕兩人,並疑對其採取強制措施「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主要原因或涉及日常在王建兵家中的朋友聚會。在家屬一再要求下,警方不僅拒絕向家屬出具通知書,亦拒絕告知兩人涉嫌罪名、採取何種強制措施等。另外,警方要求家屬對該事件保持沉默,不可與外界溝通,不得接受媒體採訪。10月26日,是兩人失聯第37天,親友仍未獲知兩人關押情況(依照中國法律,在檢察機關批准逮捕或釋放之前,公安機關可以拘留公民最長37天)。

2020年10月,颱風要來了。黃雪琴打算拆掉樓下的監控攝像頭,看到手機上的惡劣天氣預警,感到開心。

距離取保候審已過去半年多,但她的生活沒有恢復平靜。因為參加、記錄香港反修例運動,她被關押了三個月,並且進入了一個國保(負責中國國內安全保衞的警察)定期「訪問」的名單。除了應對警察日常騷擾,處理抓捕帶來的傷害,還要想辦法舒緩給家人造成的壓力和創傷。此外,受取保規定限制,她無法公開在被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期間的經歷,這對一個堅持自由發聲記者來說,帶來的剝奪感和壓迫感比常人更甚。

有天黃雪琴下樓遛狗,發現樓梯口的垃圾分類站上多了個攝像頭。她走遍了小區其它20個垃圾分類站,確定只有她家樓下有。很明顯,這攝像頭是為了她而安裝的。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