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越南、中國、菲律賓、印尼、大馬:沿南海而生的普通漁民,掙扎在爭端前線

在我們和他們、合法和非法、守衛和入侵之間,這片總被稱作全球最富饒的海域,還能許諾多久的未來?

越南、中國、菲律賓、印尼、大馬:沿南海而生的普通漁民,掙扎在爭端前線

【編者按】南海上的爭端,常用一張地圖展現,各種顏色的線條,便是周邊國家對領海的主張。地圖代表著主權,而生活在此、靠海而生的普通人或者要為「維護主權」出力、或者就是「侵犯主權」的敵人。在越南,若漁民在海上與來自中國的警衛隊產生衝突,便會得到稱讚;在中國海南,很多漁民作為「海上民兵」,有著「守護南海」的名聲。在這些爭議聲中,他們的生活日常和艱難之處,鮮少被看到;他們渴望的飽暖和安寧,卻似乎越來越難。

這篇報導講述了來自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中國的漁民眼裏的這片海⋯⋯魚在哪裏?海的邊界在哪裏?在海上相遇時,會劍拔弩張、視而不見,還是可以像以前那樣聊聊天、甚至換一換漁獲?地圖上的線條幻化成隱形又不可逾越的邊界,在我們和他們、合法和非法、守衛和入侵之間,這片總被稱作全球最富饒的海域,還能許諾多久的未來?

本文由菲律賓媒體Rappler,馬來西亞媒體R.AGE,印尼媒體Tempo,越南獨立撰稿人和端傳媒撰稿人合作完成。藉此再次恭喜Rappler的CEO和聯合創始人Maria Angelita Ressa獲得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