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死亡筆記:香港新選舉前夕,公民社會在體制內外遭遇連場打擊

「組織」乃公民社會的基本,現在成為被持續追打的理由。

動筆時,正值民主黨元老級人馬、該黨副主席李永達,突然出走倫敦一星期,這一星期民主派內部先爆出參選爭議、前途未卜;事隔兩日,民主黨重要伙伴、溫和派公民團體、號稱民主派三座大山之一、亦是全港最大工會組織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突然宣佈解散;再過幾日,香港公民社會旗艦、近年多場重要遊行主辦團體,民間人權陣線(民陣),也宣佈解散。

體制內異議角色崩解

民主派在體制內的議會路線近乎終結;政府再進一步,就是與過往有持續合作關係的專業團體中止合作。

回顧近半年事態發展,在中央和港府「完善選舉制度」的說詞下,民主派在體制內的議會路線近乎終結:區議會層面,從七月開始宣誓風波,政府嚴限區議員宣誓資格,又傳將向不合資格者追薪,引起大批民主派區議員主動辭職。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