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不解釋的特權:吳亦凡風波中的性別失衡

雙方似乎被各打五十大板。但是,看似一碗水端平的輿論風向背後,有哪些問題被一帶而過、悄悄隱藏?

不解釋的特權:吳亦凡風波中的性別失衡
2015年7月22日,吳亦凡於上海參加杜莎夫人蠟像館蠟像揭幕儀式。

從6月開始,中國大陸流量明星吳亦凡就陷入性侵風波,並在7月達到一個小高潮。與以往的情感花邊新聞不同,這次風波的主軸是19歲女性都美竹對吳亦凡層層升級的控訴。都美竹首先指控吳戀愛冷暴力,後來又爆料稱吳借工作名義「選妃」、酒後與她發生性關係並涉嫌性侵。隨後,也有幾位年輕女性在微博出面旁證自己收到過吳亦凡工作室工作人員類似套路的邀約。吳亦凡方面對這些指控表示否認。但很快的,多家由吳代言的合作品牌宣布與吳解約,多家境外媒體也發布報導,其中,《衞報》措辭最為嚴厲,指吳亦凡被指控「約會性侵(date rape)」

事態最終發展到北京警方介入。

警方公布的第一階段調查結果,讓短暫沉寂了數日的輿論再起波瀾。警方認定,吳借工作之名將對方約至酒局聚會、聚會期間收走手機、酒後發生關係等,推翻或削弱了吳亦凡方面曾經給出的「我和她只見過一次」的回應;但另一方面,警方指二人聯繫頻繁、吳幫都「清空購物車」作為生日禮物,還有寫手徐某代筆指控吳等新資訊,也讓都美竹面臨新的指責。更讓案情發展超乎所有人預料的,是警方通報中出現的另一位劉姓男子,他聲稱自己假裝雙方「代理人」,以虛假協商的方式在二人間騙取錢財,最後還成功從都美竹處騙取18萬元。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